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8|回复: 0

华为等移动通信巨头重押AI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hatgpt和Sora的爆火,让AI热潮席卷科技圈,每一个玩家都试图拿到通向未来的船票。

  通信移动厂商也不例外。2月底,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Mobile World Congress)上,所有通信厂商都在重押AI,将AI融入自己的产品创新中。

  与往年一样,华为豪气地承包了将近一整个展厅,以“数智世界,万物智联”为设计理念,发布多个AI产品;中兴通讯、爱立信等也不甘落后,纷纷抢滩AI;一众终端厂商也借机推出了AI手机、AI PC等。

  面对AI浪潮,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错过,不少公司更是拿出了All in AI的决心,希望能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权。

  不过,这一场科技竞赛,同样是一次豪赌。在AI应用的“iPhone时刻”来临之前,不少公司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研发耗费,还面临难以从中获利的困境。

  要成为AI时代的赢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抢占高地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在此次MWC上备受关注。

  在ICT业务上,华为不仅推出5G-A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还首发了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

  在谈及5G-A(全称5G-Advanced,即5.5G)的时候,华为高级副总裁、ICT 销售与服务总裁李鹏表示,5G-A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的关键,它将支持从增强移动宽带(eMBB)到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的全场景应用。

  换而言之,推出5G-A就是为了迎接AI世界到来,建设的面向未来应用的网络。华为也能够借着产品上的创新,为运营商赋能,构建一个更加智能、互联的世界。

  此外,为了支撑运营商智能化目标,华为基于过去三十余年积累的通信行业知识和经验,专门打造了华为通信大模型。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指出,华为通信大模型将提供基于角色的Copilots和基于场景的Agents的两类应用能力,最终将全面提升网络生产力。

  据悉,华为通信行业大模型可以通过语言交互的方式,面向不同角色,提供智能语言交互能力,提升员工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还可以提供精准的网络状态、故障根因、处理建议等信息,协助降低故障处理时间,将有效解决业内出现的“网络崩了”的问题。

  这也是华为在去年7月发布行业大模型——盘古大模型3.0后,在垂直行业大模型的进一步落地。

  除了华为外,其他通信厂商同样重视AI,如中兴通讯展示了融入AI大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的“自智网络解决方案”uSmartNet;爱立信则有基于意图的网络运营、可解释AI、网络智能编排等高阶自智技术方案。

  通信厂商之外,其它一些移动芯片巨头、终端厂商等也在AI上大做文章。

  高通、联科发纷纷展示了在终端侧AI、智能计算等领域的最新产品;华为、三星、小米、OPPO、vivo、联想等则都主推AI+手机、AI+PC等终端的创新。

  行业普遍有一个共识,即2024年是AI原生应用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全力奔赴,分秒必争地将AI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业务创新中。

  艰难前行
  过去两年AIGC的突破性进展,让人们深刻认识到,AI将开创一个全新时代,重塑全行业。

  这样一个时代将带来各行各业新的机遇。麦肯锡报告指出,生成式AI有望对各行各业产生广泛影响,预计其每年可增加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去年华为就正式启动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这是其时隔十年后做出的新的战略调整。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表示,华为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满足各行各业多样性的AI算力需求,做厚“黑土地”,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在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表示看来:“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想在这场新的生产力革命中掉队,不然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在AI大模型上慢了一步了苹果,近期取消了造车计划,专注AIGC项目;腾讯则要让混元大模型成为腾讯业务的“倍增器”;阿里确立以“AI驱动”为战略重心;百度、360、魅族等都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

  然而,开发现象级AI应用,以及用AI重塑业务,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

  AI大模型及AI应用的研发十分依赖重资源和强资金。

  以ChatGPT为例,根据美国金融公司 Bernstein 的分析,如果 ChatGPT 的访问量达到谷歌搜索十分之一的水平(而这也是OpenAI 未来的重要目标之一),OpenAI 初始需要的 GPU 价值高达 481 亿美元,每年维持运行的芯片成本需要 160 亿美元。

  截至目前,所有AI淘金者面临的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高算力带来了高成本,但是短期内没有出现可以覆盖高昂成本的商业变现路径。

  有业内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在这场AI大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像英伟达这样“卖铲人”,其他企业仍处于大规模投入阶段,即便是微软、谷歌、OpenAI这样的巨头,也仍在寻找如何从其AI产品中获得盈利。

  而在国内,既没有出现可与ChatGPT媲美的通用大模型,也没有开发出强生命力的爆款C端AI应用。如今在AI商业化上走在前列的百度,虽然靠AI带来了增量收入,但与巨额的投入相比还不值一提。

  从此次MWC来看,从C端到B端,从手机、PC到通信技术,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围绕核心业务开展AI应用的商业化探索,但大多也都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变现能力尚未彻底显现。

  去年3月,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AI的iPhone时刻来临”,认为AI行业已经到达了像iPhone为手机行业带来的革命性颠覆的时间点。

  然而,也有很多人并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AI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且并没有让足够多的参与者赚到钱。

  没有可靠的商业模式和样本落地,AI也会同前几年的VR、元宇宙类似,热潮退去,一地鸡毛。

  如今淘汰赛已经开启,中小创业公司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企业,部分正遭受经营困难。

  在“AI的iPhone时刻”来临之前,所有公司都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去赌自己能成为新一轮生产力革命中的赢家。

  这注定是一条正确但艰难的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4-28 09:48 , Processed in 0.04893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