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板块逆势大涨!马斯克在大力布局
10月23日A股各大指数再次加速下探,上涨个股不足500家。但卫星互联网板块逆势大涨,板块内的三维通信、中国卫通、铖昌科技等多股当日涨停收盘,天银机电一度20CM涨停。那么卫星互联网板块为何逆势走强呢?板块内核心公司又有哪些呢?01卫星互联网行业近期利好频频
卫星互联网近期的走强,离不开多个利好接连出现。10月25日-27日,202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将于北京召开,今年的主题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卫星应用产业”。作为国内卫星行业规模最大的年度会议,有望给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带来利好催化。
此外,此前行业内已有多个利好出现。10月11日,马斯克的公司Space X星链在官网推出“Starlink Direct to Cell(星链直连手机)”业务,可与现有LTE手机配合使用,计划在2024年实现发送短信,2025年实现语音通话、浏览网页、连接物联网设备等。
国内方面:
1)10月7日,工信部在《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
2)10月19日,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其中提到,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加快落实频轨资源授权,分阶段发射规模化低轨通信卫星构建低轨星座,建设测控站、信关站和运控中心等地面设施,促进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应用。
02卫星互联网是下一代通信技术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地面基站被搬入空中的卫星平台,每颗卫星都是天上的移动基站,就是利用卫星作为无线信号的传输中继,从而扩大基站的覆盖距离。
卫星互联网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用户提供高带宽、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在没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况下,利用卫星信号,也可以支撑电力巡检、应急保障等任务。
作为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卫星互联网具有低延时、低成本、广覆盖、宽带化等优点:
1.低时延:5G典型端到端时延为5-10ms左右,低轨卫星距离地表较近,按最高3000km计算,时延约20ms,相比传统高轨卫星的时延有显著降低。
2.低成本:相比于地面5G基础设施及海洋光纤光缆建设,卫星互联网组网成本更低,且随着研制集成化、标准化、平台化技术的持续推进,未来卫星制造及发射成本将持续下降。
3.广覆盖:目前,地面网络只覆盖陆地面积的20%、地球表面的5%,卫星互联网容量大、不受地域影响,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解决偏远地区、海上、空中用户的互联网服务需求。
4.宽带化:高通量技术的成熟提升单星容量,降低单位带宽成本,能满足高信息速率业务的需求,打开下游应用蓝海。
更为重要的是,卫星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解决全球很多地区用户的上网问题,弥合数字鸿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有近3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其中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农村地区。
03马斯克抢占先机
卫星互联网离不开卫星这个载体。卫星按轨道来分,卫星可分为高轨、中轨和低轨卫星。其中,高轨卫星一般在36000公里(赤道上空)高处工作;中轨卫星离地面2000-20000公里高,主要为导航卫星;低轨卫星通常在2000公里高度以下,如Starlink以及遥感卫星。
由于卫星发射的成本极高,起初采用高轨卫星来使覆盖范围更广,但由于距地过远,通信宽带和通信速率都比较低,不适合更高品质的信号传输,如卫星进行互联网接入等。因此,传输时延更低、链路损耗更小的低轨卫星预计将成为未来主流,尽管覆盖能力较弱,但可通过数量来弥补劣势,几十到上百颗卫星组成的星座网络可实现全球范围的网络覆盖。
低轨通信卫星相比于传统的中高轨通信卫星,具有低时延、信号强、卫星组网实现全球覆盖、卫星生产成本低的明显特点,已成为各国通信卫星发展的主力。
低轨卫星可将时延从200ms降低到几十个乃至十几个毫秒,能够与地面网络相提并论;低轨卫星的信号强度更强,相应的地面终端可以更加小型化、轻量化;由数千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座可以实现全球覆盖运营;低轨卫星需求量大,批量生产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在低轨卫星布局方面,马斯克的公司抢占了先机。马斯克于2015年提出了星链(Starlink)计划, 计划分三个阶段共部署4.2万颗卫星,最终构建一个多层覆盖的巨大星座,以提供实时、高速、廉价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截至2022年7月,SpaceX已发射了约3000颗低轨宽带“星链”通信卫星,在全球五大洲36个国家开展卫星互联网业务,用户数量超过40万人,平均下行速率超过100Mbit/s。
目前,SpaceX公司已为星链项目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应用产业链结构,整个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军、政、民、商等领域应用。
04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空间较大
2020年,我国启动新基建计划,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2021年我国已经圆满完成低轨宽带卫星与灵巧5G专网融合试验。未来,我国将用12992 颗卫星打造太空“国网”。
近年来,我国航天、电子等部门分别启动了鸿雁、虹云等“低轨星座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计划”,标志着中国卫星互联网踏上了新的征程。
“十三五”期间,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为首的央企卫星集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并发射了试验星。目前国内已发布的卫星星座项目计划中组网数量在30颗以上的低轨道卫星项目已达10个,项目规划总卫星发射数量超过1万颗,卫星发射将集中在 2022-2025年。
根据UCS数据,2021年全球在轨卫星数量4852颗,其中,中国在轨卫星数量为499个,占所有在轨卫星比重的10.28%,为世界第二大在轨有效卫星的拥有国;而美国在轨卫星数量为2944个,是中国的5.9倍。未来中国航天产业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SIA的测算,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亿元,预计2025年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从整体规模来看,国内卫星互联网体量较小,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受益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鼓励推动卫星互联在各行业规模化应用的政策措施,国内卫星互联网市场发展机遇良好。
05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和核心公司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含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四大环节。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开拓创新,处于产业成长期。
从产业链细分环节产业规模来看,根据SIA的数据,2022年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占比约为5.62%,卫星发射占比约为2.49%,地面设备占比约为51.59%,卫星运营及服务占比约为40.30%,中下游部分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及服务是产业链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合计占据了约92.89%的市场份额。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虽然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较小, 但仍然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