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股手 发表于 2023-5-10 09:22

多家房企被实施风险警示 昔日四川地产一哥“命悬一线”

  5月4日,嘉凯城因为触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例,证券简称更改为*ST嘉凯。随后的5月5日,A股上市房企迎来“戴帽潮”,泛海控股、中天金融、新华联、美好置业、阳光城、宋都股份、世茂股份、粤泰股份等房企纷纷面临退市或其他风险警示。

  其中,由于最近一期净资产为负、净利润为负且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等原因,蓝光发展、泛海、嘉凯城、中天金融、宋都股份、新华联、奥园美谷的证券简称被加上了*ST字样。

  而世茂股份、粤泰、数源、泰禾、阳光城、美好置业等房企则因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表示意见或出具否定意见,或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等原因,导致简称带上了ST字样。

  截至5月9日收盘,*ST泛海、*ST嘉凯、*ST蓝光、*ST中天、ST泰禾、ST美置的股票股价低于1元。

  
https://img.cfi.cn/readpic.aspx?newspage=pc&imageid=20230510000003


  ST世茂、ST粤泰、*ST宋都、*ST新联、ST阳光城的股价徘徊于1-2元之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https://img.cfi.cn/readpic.aspx?newspage=pc&imageid=20230510000002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房企“戴帽潮”涌现,其实就是债务问题的延续。因为房企没有妥善解决债务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及时给予市场层面的风险警示。“但此次多家房企被‘披星戴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比较平静,如果是在过去行业发展高峰期的年份里发生企业退市风险,那就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了”。

  蓝光发展或成今年首家退市的A股房企
  5月9日晚间,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相关规定,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按照规定,上交所将于5月10日起对蓝光发展股票实施停牌。在停牌后的15个交易日内,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如果最终退市,蓝光发展将成为今年首个从A股退市的房企,也是今年第二家退市的房企。此前,新力控股已经于4月份挥别港交所。

  上一家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而退市的房企,还是2018年的中弘股份。

  蓝光发展的退市风险早有先兆。今年1月31日,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 2022 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从4月28日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蓝光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38.69亿元,同比减少1858.96%。

  于是,蓝光发展于发布年报的同一日停牌,并于5月4日复牌后“戴帽”,股票简称由“蓝光发展”变更为“*ST蓝光”。

  复牌后,蓝光股价一路下跌。4月6日,由于收盘价低于1元,蓝光接到第一次退市风险提示。

  此后,蓝光的股价未再反弹至1元以上。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从而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按照规定,在此类情形下,蓝光的股票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相应的中止上市决定。

  随后,蓝光发展将需聘请具有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份转让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转让。

  曾经的黑马为何陨落
  官网简介显示,蓝光发展为蓝光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后者起家于制造业,前身为前董事长杨铿于1989年创办的成都市西城区兰光汽车零配件厂。曾经一度稳坐四川本土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宝座。

  上世纪九十年代,蓝光抓住机遇,进军房地产行业,深耕四川地区。2008年起,蓝光开始向全国进军。2012年,蓝光房地产业务销售额突破百亿。

  2015年,蓝光借壳迪康药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此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蓝光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一度被视为“黑马”。2019年和2020年,蓝光连续两年销售额破千亿。

  但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去杠杆政策的深化,房地产业的流动性开始收紧,蓝光也受到影响。

  2020年10月,在蓝光发展与平安旗下公司合作的广东佛山里水项目中,未能就一笔几十亿元债务的还款时间达成一致,且未兑现提前还款的口头承诺。业界分析认为,此举导致蓝光发展的信用受损,融资环境恶化,成为蓝光发展危机的导火索。

  2021年5月,蓝光发展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债务违约问题首次公之于众。7月,蓝光发展发布两条公告,证实其构成实质性债务违约。

  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蓝光就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自救,包括出售物业公司、出售项目、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但最终未果。2022年以来,蓝光在化解债务、引入战投等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此时,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不断加剧,蓝光的债务违约规模也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4月4日,公司有累计超过420亿元的到期债务未能偿还。

  “戴帽”房企的共性
  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加之宏观经济及政策因素,房地产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随着行业下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民营房企首当其冲,出险房企不断增加。正是因此,诸多上市房企被迫“戴帽”。

  对于“戴帽”房企来说,其往往面临着营收不力,盈利能力堪忧等困境。

  除了蓝光发展,其他“戴帽”房企的归母净利润也基本都为负值。其中,泛海控股、阳光城和中天的归母净利润负值虽然不及蓝光发展,但是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115.37亿元,-160.50亿元和-125.53亿元。

  数据显示,泛海控股今年3月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末的99.15%继续上升2.1个百分点,达到101.25%,更是因此触发了投资者保护机制。这主要是由于截至2022年末,泛海控股仍有约234.94亿元的债务本金余额未能按期偿还。此外,其子公司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还因违规使用信托资金,预计需承担高达291.53亿元信托项目余额的赔偿责任。

  摘帽仍有希望
  上市股票房企被“戴上”ST或*ST后,将对企业形象、信誉、融资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重压之下,濒临退市边缘的房企们也纷纷开展了自救。多家房企在其公告中用大量笔墨报告了公司关于争取撤销风险警示的意见和主要措施。

  以遭遇退市风险的嘉凯城为例,其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采取四项措施以摆脱濒临退市的困境:
  第一,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继续盘活存量资产,抓销售促回款;通过优化融资结构、科学管理、优化流程等手段降低成本和开支。

  第二,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特别是存量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轻资产管理输出服务布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第三,进一步提升院线和商管的运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经营风险,抓住消费复苏机遇期,提升经济效益。

  第四,抓住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等资本运作机遇,改善公司经营基本面。

  其实,对于嘉凯城来说,摆脱*ST、实现重生的预期仍是有希望的。回顾A股历史,类似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业界分析人士指出,嘉凯城主要从事房地产和影视放映业务,这两大业务都具备持续造血的能力。

  其中,房地产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末,嘉凯城存货及投房资产共计约74亿元,并拥有土地储备4.46万平方米。自2020年起,公司房地产销售业务收入分别为6.08亿元、6.98亿元、11.53亿元,为嘉凯城提供着稳定增长的现金流。

  其次,作为老牌地产开发企业,公司的运营能力优秀,成功处理了近几年的存量地产。根据相关数据,公司存货及投房资产总额从2020年年初的106.76亿元逐步下降,到2021年年末降至95.01亿元。2022年,公司存货及投房资产总额更是下降超过20亿元。

  再次,嘉凯城还存在一些业绩改善的潜在因素。例如在该公司的上海曼荼园项目与南京嘉业国际城项目上,浙江省商业集团向其承诺在项目销售完成后,将在一年内完成实际盈利与利润预测数的差额补偿工作。

  目前,两个项目的预测业绩和实际业绩差额在5-9亿元左右。若嘉凯城能及时完成两个项目的销售,其将有望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收入。

  此外,嘉凯城的控股股东华建控股的财务状况良好。同时,公司还有望通过定增预案获得控股股东建轲投资的资金支持,偿还有息负债,缓解流动性问题。

  此外,遭遇其他风险警示的房企,如世茂等也在公告中声明将采取应对措施。

  世茂在关于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告中称,为争取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董事会将加强内控管理,不断健全内控与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内部控制从形式到内容、从参与业务到融入业务、从事后反映到事前控制的转变,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悉,在2022年年报审计过程中,世茂股份部分子公司涉及被执行及诉讼的情况,涉及总金额约人民币162.8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达39.91%。但是,部分涉诉金额尚无法统计且相关子公司并未有对应借款融资记录。

  由于这一内部控制缺陷,世茂股份2022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因而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对此,世茂表示,公司将成立专项调查组,核查业务形成背景,以确定该事项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同时,调查组将逐项确认公司资产状况,并于2023年内完成调查报告。

  如果根据世茂的表态,专项调查组能完成调查报告,完成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有效运行内控,那么世茂或将有望撤销风险警示。

  综上所述,对于嘉凯城、世茂等房企来说,“摘帽”仍有希望。不过,“戴帽”房企能否在当前的风险与困境中脚踏实地,切实践行公告中的承诺与举措,进而真正实现“摘帽”,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严跃进指出,企业自身的反应过于“平静”是不太正常的,或者还有一丝无奈。从行业角度来分析,这将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新的房产交易风险,尤其是对一些有配资的项目而言,要做好一些管理工作,避免烂尾风险。随着监管部门对房企发起风险预警,各地所在的相关部门也要对相关风险作出研究和应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家房企被实施风险警示 昔日四川地产一哥“命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