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见底五大特征
只要股票运动正常,就必须按兵不动。这是指两个方面:股市运行在下跌趋势时,应保持空仓,决不能轻举妄动。熊市乱动,动手斩手,动脚斩脚。股市运行在上升趋势时,应保持满仓好股不能动,谁卖出,谁吃亏。除非做波段换股才能动。手里个股的上升趋势未改变前,就不要轻易乱换股。特别是一轮大级别的行情中,热点会轮动。即使是老股民,也会出现卖掉的个股最好,手里持有的股票最差的一种错觉。你不卖,它就不涨,一旦卖掉,立即涨。庄家好像就是缺了你手里的这几股似的。其实,只要手里个股的基本面很好,早点,晚点都会轮到涨。炒股考验的就是你的耐心,当然还有技术面的熟练。
一、盘中圆弧底。圆弧底是指股价运行轨迹呈圆弧形的底部形态,形成这种形态的原因是由于部分做多资金正在少量地逐级温和建仓所造成,显示出股价已经探明阶段性底部的支撑。其理论上涨幅度通常是最低价到颈线位的涨幅的一倍。需要注意的是,盘中圆弧底在用于对个股分析时比较有效,但指数出现圆弧底时,往往未必会出现像样的涨幅。 圆弧底类似上图的走势,可以在分时图上找寻也可以在K线图上寻找,圆弧底孕育的时间越长,表明反弹余额强烈,形态也越有效。
二、盘中V形底。俗称“尖底”,形态走势像V形,其形成时间最短,是研判最困难、参与风险最大的一种形态。但是这种形态的爆发力最强,把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取利润。它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主力刻意打压造成的,使得股价暂时性的过度超跌,从而产生盘中的报复性上攻行情。这是短线高手最青睐的一种盘中形态。 形态类似上图走势。
三、盘中双底。股价走势像W字母,又称W形底。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盘中反转形态,对这种形态的研判重点是股价在走右边的底部时,即时成交量是否会出现底背离特征,如果即时成交量不出现背离,W形底就可能向其他形态转化,如多重底等。转化后的形态即使出现涨升,其上攻动能也会较弱。这类盘中底部形态的研判比较容易,形态构成时间长,可操作性强,适合于短线爱好者操作或普通投资者选择买点时使用。形态类似下图,既然是双底也可以叫“W底部”。 四、盘中头肩底。其形状呈现三个明显的低谷,位于中间的一个低谷比其他两个低谷的低位更低。对头肩底的研判重点是量比和颈线,量比要处于温和放大状态,右肩的量要明显大于左肩的量。如果在有量配合的基础上,股价成功突破颈线,则是该形态在盘中的最佳买点。参与这种形态的炒作要注意股价所处位置的高低,偏低的位置往往会有较好的参与价值。
五、盘中平底。这是一种只有在盘中才特有的形态,经常会演变为“平台起飞”形态。具体表现形式是:某些个股开盘后,走势一直显得十分沉闷,股价几乎沿着一条直线进行横向近似水平方向的移动,股价波动范围极小,有时甚至上下相差仅几分钱。但当运行到午后开盘或临近收盘时,突然会爆发出井喷行情,如果投资者平时注意观察,密切跟踪并在交易软件上设置好盘中预警功能,一旦发现即时成交量突然急剧放大,可以准确及时出击,获取盘中可观的短线收益。 在实践中,股价初步见底一般有如下基本特征:
1、长期趋势线逐渐平缓和改变。经历长期下跌后,股票开始变的跌无可跌,其基本特征就是持续的地量发生,随后出现30日均线逐渐走平,其他短期均线反复粘合,每天稀少清淡的买卖,让人对盘面失去观看意义,下跌力量衰竭。
2、盘口买卖稀少,浮筹减少。市场成本接近,不少个股的买一、卖一价格差距扩大,很多股票连续几分钟、十几分钟无买卖盘出现,冷门股一天甚至只有几手的成交。
3、股票价格进入到一段相对平稳的市场环境里,股票不再继续下跌,个股股价经常以小阴小阳出现,盘中波动幅度一般在25左右,这样的时间长则几个月或者是半年,短线客完全没有操作机会,直到有一天,新的主力资金开始悄然关注,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战略性建仓。先是中短期均线逐步向上,并且前期的长期压力线,比如30和60日均线也被攻克,说明主力对当前点位的坚信不疑,敢于做多。
4、长期技术指标都向上金叉。特别是KDJ等重要指标,周K、月线。沪深A股近19个年头来,周K、月线结合看,一般指标向上处于接近负值,再重新往上发生金叉后,往往就是历史大底不远,其准确程度高于任何分析值,这主要是因为长期指标跨越时间长,几乎没有主力能够轻易改变和左右,此时,市场各方可以考虑连续调集资金准备入市积极做多。
5、宏观经济面改善,货币和经济政策从宽,经济周期变暖,市场资金充裕。例如1992、1997和2007年的大牛市都是从这些政策背景下产生的。
6、流通股筹码开始集中。至少是连续4个财务报表中能够发现,个股流通股筹码不断分化,然后在新的一份财务报表中能够发现平均持股率上升,流通股股东开始减少,说明,确实有主力资金开始收集筹码,表明主力对当前股价以及底部形态的认可。
以上属转帖:lol:lol:);P 冷门股一天几手的成交.....说明这个帖子已经10年以上了... 文中又2007年大牛市...是不是狗尾续貂了?还是未完待续? 借鉴就是了。 好东西,谢谢巴山分享:) 谢谢巴山老师的分享,已收藏 多谢分享 多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