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轨测 产业链迎黄金十年
导读: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轨测 产业链迎黄金十年
多家军工企业带来北斗应用新技术亮相工博会
北斗大众市场开发有待突破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本周三举行 促进行业应用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探月三期发射场合练在即
广发证券:北斗导航卫星产业打造未来信息丝路
卫星导航产业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轨测 产业链迎黄金十年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卫星成功通过验证,下一步将入网正式提供导航服务,其中北斗卫星上近1万个元器件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目前我国已发射20颗北斗导航卫星,按照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导航系统。
今年10月29日,《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规划提出“三步走”的发展规划,最终实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十二五”基本形成骨干框架,第二阶段是“十三五”基本建成体系,第三阶段是“十四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历来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十年规划彰显了我国发展民用航天事业的坚定决心,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推动我国卫星产业快速发展,对整个产业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规划中提到国家将在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强推动力。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此次规划中提到三大卫星系统同步发展,符合预期,将全面推动我国卫星产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规划看,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重点已由卫星制造向卫星应用产业转变。与卫星制造相比,卫星应用的壁垒并不高,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参与竞争。全球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的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9,卫星应用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卫星应用可分为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两个环节,从地面设备制造方面看,天地一体化发展规划使地面设备的研发和采购进度更加提前,有望超预期;从运营服务方面看,我国卫星通信和卫星遥感领域的商业化运作刚刚起步,未来充满了发展机遇。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我国卫星产业在国际业务方面将有望取得突破,为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带来新的市场增量空间。
多家军工企业带来北斗应用新技术亮相工博会
11月3日开幕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在科技创新展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均携北斗新技术、新产品亮相。
其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示了四大亮点项目,分别是:车联网项目、空间信息云服务与应用平台(SISP)、航天泰坦空间信息应用、基于北斗+ETC融合技术的城市车辆运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其中,基于北斗+ETC融合技术的城市车辆运行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以“北斗车载智能终端+后台系统”为核心的城市车辆运行管理模式,将带动北斗、“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交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基于北斗时空基准的信息消费,有助于建立我国完全自主可控的时空基准服务体系,使北斗技术成为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技术之一。
据介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7家上市公司,分别是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科技、北京航峰以及贵州航天电器股份。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也带来了三大亮点项目,分别是高分上海数据与应用中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可见光通信示范应用(可进行现场演示操作)。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两大亮点项目——北斗位置服务的智慧养老系统、卫星引导进近陆基增强系统也备受关注。据介绍,北斗位置服务的智慧养老系统主要是建设一个安全可信的北斗养老服务平台的支撑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推广应用小型化、易操作的北斗终端,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快速定位的意外危险救助、电子围栏、亲情通话、失踪追查等服务功能。
除了中字头企业,上海企业中,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等均有亮点项目。
如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展示了北斗时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北斗智能管网与井盖监控系统、北斗新能源微公交分时租赁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华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斗自动化形变监测系统、华测P100无人机系统、华测精准农业农机自动导航系统。
其中,华测北斗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是我国自动化变形监测领域的佼佼者,其中大型桥梁的自动化监测占据了我国70%的市场份额。华测P100无人机系统为一款专业型多功能无人直升机,其测绘系统具有多酬载,高机动性,低噪音低震动,长滞空等特点;华测精准农业农机自动导航系统由北斗定位接收机、液压系统、传感器、控制箱、平板电脑等部件组成,依靠北斗卫星导航和公司研制的地基增强系统,拖拉机自动耕作的每垄误差仅为2.5厘米,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北斗大众市场开发有待突破
“2015年是北斗产业发展的关键攻坚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9月10日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为位置服务产业白皮书》如此定调。去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1343亿元,同比增长29.1%。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指出,要摆脱产业发展瓶颈,须全力推进机动车辆和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定位与位置服务标配化政策。
军工领域需求大
此前,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服务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用户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一,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从白皮书发布的结果来看,201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1343亿元,同比增长29.1%。如果按照2014年的增速,2015年产值难以超过2000亿元。
根据白皮书,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中80%兼容北斗技术,北斗产业的发展,对拉动整个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至关重要。目前,北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领域,国防领域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需求巨大。上市公司方面,龙头公司振芯科)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7.91%;净利润4117.17万元,同比增长265.43%。
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北斗板块业绩在军事装备升级的催化下有望持续增长。对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指出,军事应用市场的批量性采购和规模化应用已成为常态,频频出现北斗大订单。除了国防军工领域,在安全应急救援领域,随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与防范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应急救援市场也将迎来持续增长。
进入乘用车前端市场
北斗应用大众(个人)领域,包括私家车辆应用、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应用和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旅游休闲应用等。
据统计,2014年国内车辆前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超135亿元,个人导航仪终端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市场爆发性增长,年销售3.7亿台。
目前,北斗已进入乘用车前端市场,长城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长春一汽等公司累计前装北斗22万台。国产芯片在低能耗、一体化和小体积等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兼容北斗芯片已经装配到智能手机上,但是与国际厂商相比,其装机量相对较小。
到2018年左右,将发射35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覆盖全球的系统建设目标。民用市场是北斗导航未来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北斗导航系统产业发展的长期驱动力。业内人士指出,民用市场的启动将给产业链发展带来机遇。在底层芯片技术方面,高通、博通以及华为海思等具备优势,其他北斗芯片厂商面临较大压力。运营方面,相关企业有望发挥从技术体系到规模的优势,成为国内企业在未来北斗互联网+运营方面确定性较高的机会。
预告: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将于本周三举行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展览会”9月23日将在京举行。
据科技日报的报道,年会将举办院士、领导、知名学者、专家主题报告的高端论坛,高精度定位与技术创新、北斗“百城百联百用”、北斗+产业化应用、车联网与导航定位产品、北斗企业成长与产业发展等分论坛,以及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国际论坛。
年会将深化北斗+发展理念,示范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实施成效,促进北斗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通过引入国际论坛,将北斗应用推向国际。
展览会上将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参展,如北斗航天集团、北斗星通等,向观众介绍导航芯片、模块、板卡、应用终端、服务平台等众多行业和大众应用的导航定位产品和解决方案。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探月三期发射场合练在即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网站消息称,9月20日,载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合练产品的专用运输船从天津港启航,驶往航天发射场,将与先期抵达的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合练产品共同开展发射场合练任务。
此次发射场合练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关键里程碑节点,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探月工程三期与发射场的第一次全系统实物演练。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中国全新研制的、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计划2016年择机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目前,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择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实现无人月球采样返回的目标。
广发证券:北斗导航卫星产业打造未来信息丝路
核心观点:
美国GPS 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推动、军用和行业先行、逐步向信息服务领域发展等这些发展特点将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美国GPS 发展几十年来,其产业化发展特点为:(1)政府在卫星导航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美国GPS 导航产业的发展基本遵循军事国防—行业运用—大众运用的路径;(3)GPS 行业发展对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在接收芯片等核心部件方面,属于垄断竞争市场。而在最下游的信息服务领域,则参与企业众多,市场竞争充分;(4)GPS 行业逐步由“导航接收产品”制造业发展为“信息服务”业。产业链结构从集中在系统集成为代表的产业链中端,到集中到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的终端服务,即从橄榄型产业结构向哑铃型产业结构转移。
中国的卫星导航市场空间巨大,而北斗导航的推广先以军用、行业领域应用为主,大众消费领域可能会通过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提升服务精度、广度,产品多模方式推广使用;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中,北斗导航系统也将成为链接区域和国家的重要信息纽带,北斗的推广应用将会国内、国外并举。
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行业总体产值超过1040亿元。13年发布的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按照之前的计划,北斗卫星体系将于2015年开始发射全球定位卫星,2020年北斗导航将成为真正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目前北斗产业仅约百亿左右,规模还小,而按照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将要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60%,重要应用领域达80%以上,也就是说北斗产业规模将要达到2400亿。
从美国GPS 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几年政府的扶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军方应用工程推广、国家专项、区域和行业的应用示范项目、以及提供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的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等建设和应用。北斗导航应用在军用领域仍为快速装备期,按照目前装备情况进行测算,目前的军用市场空间近百亿元,随着应用的逐渐成熟,军用大规模和广泛应用也会随之铺开;行业领域依靠政府扶持,国内企业将显示出安全优势和先发优势。但在向大众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考虑成本、性能、技术成熟度、与成熟的GPS 产品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提升定位精度和使用广度,产品采用多模方式对北斗系统推广使用。在国外市场拓展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给北斗导航系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使其成为链接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的信息丝路。
风险提示: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2、北斗导航核心芯片研制到产业化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3、北斗导航产品随着技术逐渐成熟、逐渐放量,可能市场竞争状况加剧,可能会影响产品价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