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转帖)
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水晶苍蝇拍,新浪、雪球人气博主,《股市进阶之道》的作者。曾经当过服务员,也做过IT职业经理人。08年成为职业投资人,之后5年熊市中年复合收益率超过30%。09年起在网络上发表投资杂谈,博客点击率迅速突破数百万,多篇文章引网络广泛转载,北京晚报曾专访报道过其投资故事和感悟,2013年的微博浏览量超过1700万次。
个人投资者在公司信息获取的实时性以及完整性都是极具劣势的,请问水晶,如何在投资体系中规避这个劣势?
当你认为这是个劣势的时候有2个假设:第一,所有的信息的重要性都是相等的,越多越及时的信息越有助于投资决策;第二,个人投资者必须达到机构投资人的信息充实度才能有效投资。
但事实上,我认为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首先决定一个公司基本轮廓的信息完全可以从公共信息中获得了,这些信息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无法从中得到有意义的东西那么要么是这个公司本来就面貌模糊,不值得费太多精力(大量公司都是如此)。要么就是投资人的分析能力未达到足够的程度。
此外,需要覆盖多广的信息以及需要多高效率的获得信息,与一个人的投资模式也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机构)的投资模式是到处挖掘下个季度的热点,那么广撒网高效率获得信息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你的工作不过是为了找有限的一些好生意好公司,那么决定你投资绩效的就绝不是信息的充沛程度和效率,而是是否具备一个企业价值分析和提炼的方法论?是否具有从已知信息中提炼出可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能力?
所以,如果作为个人投资者,在你希望弥补“信息广度和效率”的那一刻就不可能赢了。如果你想赢,请转为加强信息提炼的深度——其基础是企业价值分析的方法论。
当市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非理性下跌现象时,而且市场利空信息不断时,某企业基本面较正常良好地经营,而股价一直不能向价值回归,可能会持续3-5年,投资人该怎样?
首先要慎重的认定“市场非理性”这个前提,在我的经验里如果一笔交易买入后出现了20%以内的波动是非常正常和常见的,但如果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跌并且维持了超过1、2年以上的时间,那么我认为一定是自己犯错了,不要为了面子狡辩和自我欺骗(那种买了后只是很长时间不涨的不算)。
但犯错的类别和程度是有区别的。要么是对象判断失误(对企业经营的误判),要么是时机判断失误(对估值的把握)。只是短期遭遇剧烈的下跌往往是时机误判,不但下跌巨大而且长期的低迷往往是对象误判,或者兼而有之。
错误的时机可以被正确的对象用时间来抚平(但会拉低复合收益率),如果这之后其还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价值创造周期并且也具有很高的成长弹性,那么最终看来这是否算个错误也值得商榷;错误的对象+错误的时机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错误,但如果仓位控制得力还不致命。最致命的就是用大仓位在错误的时机买入错误的对象。那将是一个投资人真正的噩梦。
所以这也回到我很早前提到的一个说法:真正的安全边际首先是仓位管理,其次是正确的对象,最后才是价格因素。这个答案就是从错误的程度倒退过去的,这其实也符合凯利公式中先要概率(确定性)再要赔率(价格)的数学公式和思想。
我们都难免犯错,但要努力减少严重错误的发生,更要从根本上杜绝致命错误出现的可能性。
企业分析能力是个很大的词,其实细分一下很容易发现其无非是以下几点:
1,解读财务数据的能力
2,对行业供需和竞争的理解能力
3,对企业价值含量的判断
这其中财务数据是基本功,每一个想进入企业分析领域的人不可能绕过这个门槛。好在这部分的知识是标准化的,也不需要特别高的程度。对行业供需和竞争的理解与每个人的职业和知识背景乃至于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息息相关,这是形成不同的能力圈子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上最出类拔萃的人是可以洞悉商业前景、鉴别有效战略以及预判竞争演变的人。
而第三点是投资这个行当特有的门槛,也是为什么很多“行业精英、专业人士”到了证券市场却很容易翻船的根本原因。对企业价值含量的判断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包含了对现金流折现模型的理解,对企业价值周期的理解,对高价值企业特征的理解,对股价溢价和折价形成的本质原因的理解。这是一个投资人修养进阶的中高级阶段,也是将一大堆人挡在成功的大门之外的一道高高的壁垒。
总之,先要搞定基本功,没这个后面的就别谈了。然后要不断增强自己对特定领域上的专业认识,让自己真正具备这个区域内的“商业常识”,进而获得“商业洞察力”。此外,要具备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能力,跨过“从实业到投资的门槛”。
对此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在以下几家电商网站购买。
书名:《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