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12连跌显示“新政”的负能量(转载)
从12月5日起,股市从2260——2084点,出现了12连跌的小“股灾”。其中,虽有年末银行“钱荒”和股指期货交割日空头发威的因素,但主要是管理层推出的两项改革“新政”令市场极度失望,从而显示了负能量。1.市场最期待的股市改革是什么?停发新股一年多来,管理层除了对排队上市企业进行财务大检查以外,另一个主要任务是酝酿股市改革。9月27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说:“IPO重启必须比过去有较大改革,必须与体制和机制改革相结合,必须充分听取市场意见,必须充分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让人们对股市改革抱有较高的期望。11月,肖刚主席学习三中全会《决定》的会上抛出了“五指理论”,把投资者比作大拇指,而证监会只是小拇指。并强调:“改革要有钉锭子的精神”,“对改革的方案步骤、途径、方法,要做充分细致的论证,广泛听取市场意见,集中科学合理的智慧”,“不仅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民营企业大多又是由家族企业演变而来,它也是一股独大,经常性地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此番话让人们充满期待,酝酿一年多的股市改革“新政”的力度将是超预期的。据此,市场普遍期待管理层推出的股改“新政”是:从新股发行起就搞优先股,限制一股独大,杜绝新的大小非没完没了产生;老股再融资和回购,都发行永不能流通、不扩大股本的优先股;新股发行按从二级市场买入的市值进行配售;新股有节奏地发行,与市场的承受力和稳定相统一。并满怀信心地以为,采取这些改革措施,将会终结熊市,使中国股市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管理层推出的股改“新政”,不仅排除了新股搞优先股,而且两项举措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味,使市场的利好预期落空,股市便暴跌不止。于是,广大投资者纷纷对股改“新政”提出强烈质疑。2.为何要允许优先股三年后可转普通股?本来, 再融资时釆用优先股方式,并且永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的优先股(只可在场外转让),其好处是:(1)、使再融资不扩大股票的总股本,不计入总股本,不稀释上市公司的每股业绩,某种程度上减轻市场对银行股年复一年地再融资的恐惧。 (2)、可引进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长线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以补充公司资本金的不足,扩大再盈利能力。 (3)、确保公司再融资项目的可靠性、必要性和回报性。能发得出优先股的一定是好公司、好项目,才会有人愿认购。反之,绩平或绩差公司的再融资项目,那怕再包装、公关,也难以发得出优先股。这样,就杜绝了长期以来绩差公司胡乱圈钱、浪费资源、盲目投资行为,保护了巿场有限资金不轻易流失。 可见,优先股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模式,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强制手段。 但是,现在管理层不顾国际股市通行准则,竟允许大盘股发行的优先股三年后可转普通股,成为新的大小非。 其后果是:(1)、绩差公司可用超低发行价格、超高年股息率,以及特殊公关手段,如签订确保三年后转普通股抛售时不亏损的对赌协议等,以诱惑机构认购其优先股,达到恶性圈钱的目的,硬撑三年支付高股息,却伤害了普通股投资者的利益。 (2)、使优先股成为周期性大盘股圈钱的方便工具,违背政府调结构、去过剩的方针。 (3)、使发优先股的大盘股更加被边缘化,没到三年转股期限,股价便跌破优先股发行价,使大盘价值中杻不断下移。使已经基本实现全流通的主板巿场,再次笼罩在优先股转股这一新的大小非减持的阴影之中。 至于管理层为何破例允许优先股转普通股,我认为,很可能是管理层为了尽快做大股市规模,又担心绩差大盘股再融资困难重重,故意放它们一码。可见,优先股变质,是某些管理层人士长期来的扩容大跃进思潮的产物,与习李新政淡化GDP、注重质量和可续性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是违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理应坚决纠正!3.市值配售为什么还要用同等资金申购? 97——2000年周正庆任主席时,釆纳了我的按二级市场市值配售新股的建议。当时发新股很简单,有多少市值就给你多少号,中签后,就去交钱。而现在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光有市值还不行,还必须有同等数量的現金去申购。这就使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没资格配售新股。要么白白放弃,要么抛出一半筹码,或部分筹码。这会造成股市抛盘的增加,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市场资金更为紧缺。管理层此举目何在?第一,使很多人被迫放弃申购新股,从而使社保和基金不仅可独揽网下60%新股配售,而且还可凭借融资优势,再有网上申购的机会。第二,可使小盘新股申购倍率达不到超100倍,这样,就不用从网下的60%中划拨,使网上小盘股市值配售新股最高可有80%的规定形同虚设,以确保网下机构有60%新股配售。第三,让拥有大量已解禁而未减持的大小非,每次都有较多的新股 中签机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每批新股发行都有可观的利息,归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所有。这不是在与民争利吗?4.现又跌破去年停发新股的位置说明了什么?去年停发新股的位置是2102点。明眼人都知道,在这个位置下方,市场严重超跌,跌破了国际公认的10倍市盈率的估值标准,市场失去了正常的效率,严重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这表明,多年来股市的危机,一定是股市的体制、机制、供求关系出了严重的问题。因此,负责任的政府都会果断决定:停发新股,进行改革。众所周知,改革就是冲破固化的利益藩篱,克服体制和机制的弊端,解放思想,增加活力。同理,股市改革“新政”是否正确,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让广大人民群众获益,是否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人气是否被调动起来,股市是否走出危机,稳中有涨。遗憾的是,周五股市终于以12连跌,无情地击破了一年多前停发新股时的2102点,收在2084点。这一残酷的现实足以证明,管理层最近推出的两项股改“新政”,违背了市场预期,失去了人心,向市场传递的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所以遭到了1.47亿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市场跌到了2084点,“新政”还能推行吗?新股一个都没发就又要停了吗?是坚持“新政”,还是接受市场意见修改“新政”?广大投资者都在拭目以待。5.面对利空新政投资者怎么办?我想起了两个哲理小故事:其一,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会生蛋,也会拉屎,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学。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 其二,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引申到眼下股市,就是应剔除“鸡屎”,只吃“鸡蛋”;倒掉碗中的一半水,甚至三分之二的水,集中火力把“一小半水”烧开。具体而言,就是回避优先股可转换为普通股的大盘股,回避将没完没了再融资的上证50股和所有的大盘股;回避上海主板中的绝大多数股票,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一个板块就是创业板。由于沪市市值不能申购深市的创业板、中小板新股,故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抛弃沪市股票,去买创业板、中小板股票。 这就会导致创业板、中小板越走越强。因为,按规定,必须买1万元深圳股票,才能申购深市新股。如果1亿账户,每人买1万元股票,就有1万亿资金进入深市,而创业板现在的流通市值只不过7000亿,岂有不涨之理?如果每人买2万元、3万元、甚至更多呢,创业板、中小板岂不飞起来?何况,明年的政策取向仍然倾斜新兴产业,扩容的主流是创业板,深市,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人气将更加火爆,换手率更高,成交量进一步与沪市拉开。 所以明年创业板仍是涨幅最大的指数 。 另一个板块是,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板块。今后,主板中也许唯有它们能给人们带来超额收益。17日,上海市委召开国资改革大会,以上海市委20号文件形式,宣布了国资总体改革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 1)、成立上海国资运营管理公司,作为推进国资改革的平台,是上海国资改革成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2)、在上海国资控股的50多个集团、72家上市公司中,约有一半以上属于竞争类企业,都要进行重组。 ( 3)、打造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产管理公司。 (4)、打造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5)、打造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 (6)、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特精新企业。 ( 7)、采用市场化、开放式重组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民营企业集团参与上海国资重组,包括借壳上市,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按原计划,上海国资改革在明年才开始启动,但是,上海市委雷厉风行,20日一早就在媒体宣布首批进入资本运作平台的4个集团7家上市公司,下午召开市委书记会议,研究国资改革路线图和具体方案,从而在周五沪市跳水45点暴跌市道,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却逆势上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这次上海市委主导的国资改革,绝不是玩虚的,比股市领域的“改革”不知强多少倍!与其明年1月去申购中签率极低、中签数量极少的新股,不如按我上周提出的优选法五条标准,捕捉到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中的“司令”、“军长”,就相当于用7、8元买今后的新兴产业的新股,而且,不用市值、不用资金申购,不用摇号中签,在二级市场想买多少就有多少,甚至上涨空间比新股还大 ,至少不亚于兰生股份。资产重组是中国股市和全世界股市中最具魅力的永恒题材,何况有三中全会和上海市委做领导,不会被扣上“炒小、炒新、炒差、泡沫、投机”的帽子,也不会重组题材被否决。故切莫错过上帝赐予的机会!如有回调,就抓紧行动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