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篇值得读30遍的帖子)十年磨一剑:一位女股民的真实自述 (十四)
(33)禅宗中有著名的见山是山与见山不是山的公案。公案系出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时间一去不回头。几十年后,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只是人的认识和境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2001年6月,政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成为压死股市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顿时股市上尸横遍野,一遍哭爹叫娘、呼天抢地的声音。只有财政部眉开眼笑,说:“这是天大的利好!”。上市公司也心领神会,磨刀霍霍,增发行动纷纷在减持的名义下如火如荼的进行。
古代曹植曾经写下《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手足相残之事不仅古已有之,现代社会中也经常会出现。股市在现阶段的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常常就是釜中豆,更不用说股市里的男男女女、大小机构。可笑的是很多人不能摆正股市和自己的位置,不是拿“国民经济增长强劲,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上提高”诸如此类的宏观面情况拼命往股市这只罐子里装,就是一厢情愿呼吁“让股市恢复本色”、“请暂停新股上市”……可悲的是釜中豆们彼此之间还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银河枪、南方剑、德隆不倒刀、涨停敢死棍、扫堂腿、窝心拳源源不断使将出来,以为凭借自己英雄了得就可以逃出生天;可怜的是更多稀里糊涂的小豆子们一边眼巴巴盼着饥肠辘辘的主人停止煮豆,一边却又打着小算盘想占主人的便宜。呜呼!
我开始把手中最后一只股票东风汽车慢慢卖出。虽然交易系统还在提示我继续持股,但是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已经由阶段性扶持变为阶段性煮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势环境变了,自己的股市生存策略就要随之而变。东风汽车陆陆续续卖了一个月时间,到2001年7月,我完全空仓退出了股市。闲下来后,我就常常琢磨江恩在《华尔街四十五年》里对李文斯顿最终失败的总结。江恩和李文斯顿是同一个时代的华尔街风云人物,两个人的私交不错,江恩曾经借钱给李文斯顿炒股,也帮助过李文斯顿东山再起。但是最后李文斯顿还是破产自杀了,而江恩幸存了下来。江恩在评价李文斯顿的时候指出,导致李文斯顿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其他什么也不学。
江恩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和李文斯顿一样,除了学习如何炒股赚钱,其他什么也不学。由于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中我素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读高中的时候,连葱和蒜苗都分不清楚,有一次家人要我去菜场买葱,我居然要手持葱的样本才能把它买回来,这件事还被我的小姨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当反面教材。虽然我已经30多岁了,但是我从来没下过厨房,不会煮饭炒菜;虽然我有了孩子,但是我从来没有亲自动手给她做过一顿吃的,反而是女儿常常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身旁,用稚嫩的小手剥葡萄给我吃......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股市上去了,再体会不到生活的其他乐趣和意义。我就像一个推着巨石爬山的人,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倦怠,不敢有一分一秒的松懈。以至于我的妈妈常常对我发出警告:“你再这样继续下去,以后只怕会得到家庭不和、众叛亲离的结果。最后一个人抱着钱躺在病床上渡过一生。”
在2001年7月的某一天,我休息在花园里,抚去岁月的风霜,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江恩这位先辈充满智慧的谆谆教导,从渐悟到顿悟,醍醐灌顶,真是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过去我一直以为股市这座殿堂只是重檐单层建筑,到2001年才渐渐看清楚它是一栋现代高层建筑,而且是座落在生活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34)
2001年下半年,当我从东风汽车的股票上出来以后,我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全面跟踪沪深股市里的汽车板块。
早在1999年我就开始关注汽车板块的股票了。99年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了双边协议,为中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扫清了障碍。中国入世后,短期内受到冲击最大的产业非汽车业莫属。消息传来,沪深股市上沾汽车两字的股票,见了风就是雨,齐刷刷地跑到跌幅榜前列,连摩托车股票都跟着遭殃,非常夸张。我却认为中国入世是对汽车产业最大的利好。80年代我国家用电器市场由日本产品占据,许多忧国忧民的人也曾悲观预测日货的冲击会对中国制造业不利。结果国外产品不但没有压垮我们的民族电器产业,相反造就了一大批国产品牌崛起。汽车行业也一样!
我开始着手搜集汽车行业的资料。正好,我的一位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来看我。她给我刚出生的女儿带来各种保险单据。“为了你女儿一生的幸福平安,你至少应该给她买下一份保险。”她说,“只需要连续交纳20年的保费即可。”“如果需要我连续20年交纳一笔固定的钱去为女儿预购幸福平安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股市。”在仔细看了她介绍的所有保险之后,我说。“这不可能!股市风险太大了,特别是中国的股市。像买保险一样把一笔钱连续20年的投进股市买股票,傻瓜也不会这样做的!”朋友坚决摇头。“我想我就是这样的傻瓜了。”我微笑着说道,“股市上的聪明人太多,做做傻瓜又何妨。”
每年在固定的时间拿出一笔固定等额的钱买进一只固定的股票,这种叫固定等额投资的方法,是我敬重的三位世界重量级投资大师巴非特、彼得.林奇和约翰.伯格尔异口同声对天下普通投资人推荐的长线投资方法。从理论上说,短期内一只股票今年可能涨50%而明年又可能跌40%,但是如果长期持有,股票的波幅就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特别是固定投资法,它可以极大的降低(无法完全避免)投资风险。由于每次投入的是等量的钱,因而在股价高时买得就少,在股价低时买得就多,(它能让你避开在牛市中追高买进的贪婪和在熊市里杀跌卖出的恐惧。)那么实际上每股平均成本总会低于投资期间该股的平均价格。因此长期而言,总是赚钱的。
我之所以对这种方法感兴趣,一方面离不开大师们的教诲,另一方面也很想用这种方法在投资环境不太好、投机氛围非常浓的中国股市里试试,看看结果会如何。证券市场是人性化最集中的地方,非常的残酷和尖锐,要想赚钱就一定要在这个市场中采取一些和大众思维截然相反的策略和方法。虽然各种陷阱密布,但是我依然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看好,沪深股市里1000多只股票,总会找到一只股票值得我10年、20年以钱相许吧。
在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房地产和汽车行业进行比较之后,我选中了汽车行业。理由很简单:房屋属于不动产,价格贵、周转慢;汽车属于消费品,更新换代快,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今后买汽车会象八、九十年代买家用电器一样普遍。而且,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数量少过房地产商。于是从99年开始,我每年11月都为我的女儿买上一笔上海汽车的股票,一直持续到现在。从目前坚持了5年的结果看,效果不错。
我对长安汽车的关注开始于2001年5月份。当时一位朋友买了一辆崭新的“长安之星”,因为它的外型比较新颖,和司空见惯的国产面包车不一样,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月后,“长安之星”就在街上遍地开花了,该公司的汽车销量如此之好,我自然把长安汽车这只股票纳入了我的视线范围。在2002年底2003年初,我重仓介入上海汽车、长安汽车和一汽轿车的股票,获利丰厚。我终于体会到彼得.林奇说的“当你喜欢的股票价格下跌25%后你应该买进而不应该卖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喜欢一家公司的产品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它只是你长期关注这只股票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在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价钱买进一只好股票,中短期内不仅不能赚钱,反而会让你产生诸多怀疑,动摇持股信心,最后由于人性的弱点失去赚大钱的机 会。
我很喜欢青岛海尔生产的家用电器,特别是他们的售后服务非常让我满意,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喜欢用它的产品就盲目买下它的股票。从2001开始,它的股票就一直运行在一个长期下降趋势中,没有任何买进的好机会,所以我对它只是长期持续关注而已。2003年年底至今,青岛海尔的股票有大资金入驻的迹象,我对它的关注随之升级,如果今后某一时间我的交易系统同时对包括它在内的几只股票发出买进信号,我会优先把青岛海尔作为买入的股票考虑。同样,房地产股票也是我持续关注却又避而不买的。因为整个地产行业的泡沫比较高了,新建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整体上看,房开商的建房速度和能力远大于人们买房的速度和能力。整个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的不容乐观,反映到股市上,就是房地产股票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几年来却一直萎靡不振,就算蓝筹在呼唤,就算其中的佼佼者昙花一现,也摆脱不了行业基本面不佳的尴尬。所以彼得.林奇说:“基本面好坏和股价的短期走势无关,但是长期而言,股价运行方向和基本面息息相关。”中国股市上房地产股票近几年的走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彼得.林奇也说:“身处困境的公司一旦复苏,就会赚大钱。”所以无论是对房地产股票还是对银行股票,我都一样关心如故。不过我还是错脱了TCL的股票行情。因为我对手机从来不关心。过去因为讨厌客户不停找我而拒绝配手机,而且家人买的手机都是国外企业的产品,所以我对国产手机没有一点印象。因此当TCL公司从彩电业跨到手机通讯业,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并获得成功,我毫不知情。自然我就错脱了该公司股票大涨特涨的股市行情。为了让自己记住教训,我特意在2003年下半年为自己买了一款TCL的手机。
2002年上半年,我的重仓股票只有一只--深发展。在和它分别多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重新买进它的机 会。是买深发展还是买长安汽车,当时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感情占了上风,选择了深发展。毕竟,我和深发展之间的感情太深了,在机会同等的条件下,我实在不能让自己对它熟视无睹。我从深发展跌破12元的那一天开始分批建仓,最后的平均成本在11元附近。等到它涨到15元,我就慢慢卖了,最终在它回落到14元之上全部出局。一进一出完成整个交易,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那一年,长安汽车的股票行情走得比深发展要好。我还以为再没机会买它了,所幸的是下半年它又跌了下来,喜出望外之余,我迫不及待的把它收入囊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人生三境界,黑马老师的书上重点提到过:成功者总是相似的,失败者却是不同的;成功者走过的历程可能不尽相同,但都需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且他们的归宿和境界到达的层次是相同的。
禅宗中有著名的见山是山与见山不是山的公案。公案系出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时间一去不回头。几十年后,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只是人的认识和境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两位老师说得太好了,学习了,很受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