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启动内需 太阳能或提前走出“严冬”
近期股神巴菲特也两度出手用巨资购买太阳能发电厂,这让目前处于低迷状态的太阳能也获得新的力量。而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则认为,从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看,太阳能依然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在大力提倡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近日确定为8厘/千瓦时,自2012年1月1日起实行。这意味着政策实质性对以太阳能、风电、生物质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扶持。
有意思的是,近期股神巴菲特也两度出手用巨资购买太阳能发电厂,这让目前处于低迷状态的太阳能也获得新的力量。而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则认为,从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看,太阳能依然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力,风能和生物质发电的空间较小,产业规模也不大;此外,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不能算是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喜迎升机
2010年太阳能产业链遭遇了产品价格暴跌,成本压力暴增的行业低迷。从去年11月到现在,因下游组件需求量增长远低于产能扩张速度,光伏组件价格从1.92美元/瓦,下跌至1.035美元/瓦,跌幅达到46%!并且通过产业链传导至上游多晶硅环节,其进口均价从3、4月高点的69.5美元/公斤下跌到目前的33.6美元/公斤,最低达30美元/公斤,跌幅高达51.7%。整个产业链迎来了第一个严冬洗礼,生产企业成本压力暴增。
“在可再生能源电价上调后,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0.8分钱,这相当于给电网成立了一个基金,因为目前太阳能上网的电价为1.15元/度,这意味着电网采购的越多就越亏。那么上调0.4分钱后,这笔钱就专门补贴给电网,如此电网就愿意采购,解决了太阳能只有装机,没有上网的问题了。”国海证券太阳能分析师谭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谭倩认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确定为8厘/千瓦,相当于政策对太阳能启动了内需,而国内专家认为4厘/千瓦就能够启动太阳能产业,因此8厘/千瓦对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还是蛮大的。
“今年以来,受到外围需求下滑的影响,太阳能行业遭遇了产品价格暴跌、成本暴增的压力,明年启动内需后,我国太阳能行业的毛利率将有所回升,特别是一季度,太阳能组件商采购原材料的成本是低位。”谭倩表示。
由于今年四季度太阳能已处于行业最低点,因此日信证券太阳能分析师赵越表示,太阳能内需打开后建议投资者遵循“制造企业看成本,设备企业看替代,运营企业看背景,行业变革看技术”的路线,从中寻找合适的公司,建议关注多晶硅成本较低的南玻A、行业龙头天威保变以及生产冷氢化电加热器的东方电热
风电等稍逊风骚
对于风电而言,谭倩则认为,风能上网电价不高,即0.5-0.6元/度,但是目前风能的规模仍然较大,且风能也不像太阳能那样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因为我们看到政策对风能的提法还是:有序发展等限制性提法。
此外,在生物质发电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生物质发电成本较高,单位建设成本一般在9000元/千瓦左右,而火电建设成本在4500元/千瓦左右。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认为,农林生物质发电已有了0.7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支持,能够保证电厂盈利;而垃圾发电由于可以收取垃圾处理费,本身盈利能力较强,因此生物质发电上网的重点主要在于审批环节上的放宽;另外,可能加大对相关发电企业的融资贷款倾斜力度,帮助其加快投资进度。而沼气发电之前国家关注较少,未来在这块可能会增加补贴力度,采用规定上网电价或者直接给予补贴的形式。
以上市生物质发电公司凯迪电力来看,湘财证券电力公共事业分析师朱程辉认为,现在政策给予生物质能发电售价为0.75元/度,而凯迪电力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为20%,这意味着公司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在0.6元/度。而在生物质电厂的总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因此,目前生物质发电的盈利情况处于下游上电网外,成本也是重要的一环因素。
作为A股市场曾经炙手可热的炒作题材,沾上光伏概念的上市公司鲜有不被爆炒。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最高价曾达约500美元/公斤“天价”的多晶硅(光伏组件主要材料),2009年末迅速跌至100美元/公斤。此后,多晶硅价格一直维持缓慢的下降趋势。
2011年,作为全球光伏组件最大的需求地,欧洲多国不断削减太阳能政策补贴,这对90%的光伏组件需要出口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祸不单行,欧洲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市场美国,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由于海外需求萎缩,加之国内光伏产能建设过度,目前多晶硅价格已跌至30美元/公斤。
面对困境,国内光伏企业通过在国内以及欧美以外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以应付当前的行业寒冬。
光伏行业的冬天
由于太阳能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前几年光伏行业深受市场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光伏组件主要材料的多晶硅也水涨船高,其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达到了约500美元/公斤。不料随后的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整个光伏行业也遭沉重打击,2009年底多晶硅价格只有100美元/公斤。
不过这还不是整个光伏业最差的时候。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今年欧洲国家大幅下调光伏补贴。
德国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光伏装机量为7800MW,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萎缩至5200MW。按照相关规定,2012年德国光伏上网电价将再下调15%;另外,德国经济部长还表示,为消减政府成本,德国考虑自2012年7月起将太阳能光伏系统年装机量降至1GW.
另一个需求大国意大利,其最新政策显示,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70亿欧元之间,并一直保持到2016年。上网电价将逐年下调,并与系统规模挂钩。
国海证券分析师认为,欧洲国家下调光伏上网电价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即使在上网电价快速下调情况下,2011年欧洲光伏电站运用商的内部收益率仍相对较高。不过欧债危机的发生导致光伏电站运用商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制约了欧洲市场的光伏装机需求。
根据EPIA的最新预测,2011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持平于2010年,约13GW;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回调至11GW左右,在悲观情况下甚至可能回落至9GW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主导了全球近80%的总装机容量。而中国自2007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光伏电池生产国,且产品主要出口欧洲。2010年~2011年期间,中国建设了大量太阳能组件产能,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光伏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态势。
欧洲需求受挫,国内光伏组件出口不得不转向另一重要需求地美国。但在今年10月19日,SolarWorld及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国政府提起调查申请,指控中国公司对美倾销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并收受中国政府的不当补贴,要求美国政府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ITC和DOC分别于10月19日及12月8日调查立案。
2011年美国光伏市场全球装机量占比10%,在欧洲市场受困于欧债危机而持续萎靡的情形下,美国市场也被普遍认为是2012年市场预期的拉动力之一,而这“双反”调查的初裁结果对于正经历光伏寒冬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A股光伏上市公司陷入困境
近年来大量的新增产能遭遇国外需求下降,光伏行业面临供过于求态势。自2011年二季度起,太阳能产业进入调整阶段。以多晶硅为例,年初至今,其价格已经滑落至30美元/公斤,国内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已经无法盈利。
事实上,需求下降对部分上市公司已构成了深层次影响。
航天机电 (600151,收盘价6.9元)10月17日公告称,公司持股50%的荷兰合营企业“环球科技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在意大利的MILIS11.8MW温室电站项目,于2010年底已完成电站建设,MILIS项目公司向意大利政府递交了2010年光伏电价补贴申请,不过该申请被拒绝。
航天机电称,合营公司已聘请律师计划于近期向当地行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消上述决定。如果电站无法获得2010年光伏电价补贴,项目收益会受到一定影响。
新大新材 (300080,收盘价12.47元)直接将其光伏子公司停产,川投能源 (600674,收盘价11.12元)托管35%股权的天威四川硅业已于近日开始进行临时检修停产。
行业不景气也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中环股份 (002129,收盘价11.99元)今年1月推出定向增发预案,募集资金不超过24亿元投向三个光伏项目建设。不过由于行业不景气背景下公司股价大幅下挫,11月中旬公司无奈放弃了增发方案。
横店东磁 (002056,收盘价16.06元)12月13日公告称,光伏行业不景气严重影响公司今年及未来一、二年的经营业绩,经研究决定终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已获授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回购并注销。
光伏企业的“自救”途径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在国内已拥有庞大太阳能产业链且光伏组件出口受阻的背景下,启动国内需求无疑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最佳途径。
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年~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GW.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
与此同时,在经过多年的讨论后,国家发改委于8月1日发布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这项政策将从整体上理顺太阳能发展的价格体系,同时各省可能还会推出进一步的补贴措施,这对光伏行业大有裨益。
国内上市公司似乎也意识到启动内需的重要性,近期不少光伏上市公司表示将在国内投资光伏项目。其中航天机电9月22日公告称,公司和张掖市政府签署协议,在未来3~5年,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200MW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及年产100MW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配套生产能力。
盾安环境 (002011,收盘价9.85元)于12月6日公告表示,将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投资15075.79万元,建设10MW光伏电站项目。
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在国内建设光伏电站,光伏组件可以实现自产自销。在国家光伏政策扶持下,这样的现象还会持续出现,这也是光伏上市公司通过内需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也有不少公司进军欧美以外的其他市场。东方日升 (300118,收盘价12.92元)11月28日公告表示,公司与墨西哥杜兰戈州政府就公司在杜兰戈分期建设200MW太阳能发电站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于2011年11月28日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自建光伏电站拉动需求,是光伏上市公司实施自救的一方面。”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则是另一种自救途径。近期,精工科技(002006,收盘价20.71元)、天威保变 (600550,收盘价11.18元)、乐山电力 (600644,8.63元)、川投能源等多家公司纷纷宣布旗下的光伏公司停产实施技改。
就在整个行业被愁云笼罩的时候,昨日 (12月16日)超日太阳 (002506,收盘价13.56元)的公告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亮光。公告显示,超日太阳于12月15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相关协议,国开行将融资10亿欧元支持公司光伏电站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对目前外需疲软的光伏企业而言,国内相关扶持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由于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光伏企业将发展方向转向国内需求和安装市场才是当前的最佳策略。(每日经济新闻 张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