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8|回复: 29

皇帝的新装(学习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除了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操作,那么就是拼命去学习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理念,最后慢慢在纠结折磨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式。
不用担心市场,它始终在那里。

转发个金融帝国的文章,泼泼水或者是加加油。

能够为你钱袋负责的人只有你自己。二选一,独立的担负起责任,还是离开?
                                                                ——金融帝国
  五年前我离开了有形的实体市场,在家中通过虚拟的网络来完成非现场交易。最近因为一些原因,我又回到了阔别五年的现实市场中。这五年来我养成了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交易理念,本以为现在的这个行业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但遗憾的是,这个行业与五年前根本没有任何的不同。
  在我看来,这个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说着一些或许幼稚、或许言不由衷的话,并且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来共同演出这场盛大的闹剧。我希望本书能够像那个童话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样,告诉大家皇帝根本就没有穿衣服!
  在期货市场的交易大厅中,我听到最多的一个句话就是:注意隔夜风险,建议短单操作。所谓期货营业厅中的研发部,就是在做着为了自身利益而向交易者灌输有利于增加成交量的思维方式。他们通常是大学金融系刚毕业的学生。虽然没有任何实盘经验,但熟悉经济学上的理论。自然他们就以一种固有的方式来解释行情,并让初学者们感到他们的博学。基本上来说,他们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搜集所有基本面的信息,然后告诉你上涨或者下跌是受什么消息的影响。最后再说一些相反的消息,告诉你注意风险,不建议过多的持有隔夜单。当然如果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消息,那就说是受技术性买(卖)盘推动(打压)……,偶尔他们也会谈谈支撑位和阻力位。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说法和我五年前在股市上听到的股评惊人的相似。那时大盘在一千多点,对于股评而言,就是向上看50个点是阻力,向下看50个点是支撑。无论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似乎他们认为大盘就应该静止不动。除非是大盘运行到顶部或者底部,否则他们是不会意识到趋势的存在。要知道市场总是在发威的时候比最有想象力的预测者更加有想象力!有人说期货的获利方法不外乎是:用小的仓位来赚大的波动,或者是用大的仓位来赚小波动。这话说得一点不错,期货交易者通常会找到风险与仓位的平衡点。似乎期货公司最不乐意于看到交易者用轻仓来应对“巨大”的隔夜风险,自然他们更乐意把交易者引向重仓与短线的深渊。
  在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四星级宾馆的大厅内,我听到几位资深分析师举行的一场大型报告会。我个人感觉,这种以招揽客户为目的的报告会,一定会给潜在客户一些最好的服务。事实上,这时期货公司最大的利益不是什么手续费,而是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满意。分析师讲到:趋势是你的朋友,逆势交易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牛市只能做多,熊市只能做空……,牛市逢回调买入,只会买贵、不会买错……,只有顶部能够做错一次,而之前你能做对N-1次……,完全正确,讲的很到位,这样冠冕堂皇的话,让我都迷惑了几分钟。请注意:“只会买贵,不会买错”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亏损了不要走,即使跌了也只是贵了而不是错了。天哪,这是和趋势作朋友吗?典型的逆势交易!趋势的朋友应该是:在牛市中持有多单,每逢超过一定幅度的调整时平多出来,等到整理结束后再以更高的价位买入。资深分析师?居然没有搞清楚正确率与赔率的问题吗?典型的“求势不舍价”的草包思路!
  此后我又听到了很多看似冠冕堂皇,实质非常荒唐的说法。这种报告会对交易者更具有杀伤力,他们是用对真理的曲解来误导交易者。最后,我收到了几份打印出来的研发报告。理由、论据都很充分,观点也很明确,保护性止损也被考虑到其中。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基本上都是理论上可行,而可操作性不大。报告中所有的内容都在试图证明自己比市场聪明,而对市场未来的走势指手画脚。也许分析师只能是一些能够看懂行情与市场为敌,并且最终能够战胜市场的人吧。
  当读者看到这里时,也许会对这个“乌烟瘴气”的行业愤愤不满。但大家可曾想到过深层次的问题吗?这到底是谁的错呢?我个人觉得无论是研发部还是分析师都没有错,错都在交易者自己的身上。想想看,当你去商场购物的时候,哪一个商家不是说自己的商品质量好、价位低?你见过哪个商家告诉你某某产品的质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你见过哪个商家告诉你什么地方还有比这里售价更低的商店?商家都是求利的,自然所有的宣传都是利己的宣传。人通常就是这样,在社会上聪明,可一进入市场就糊涂起来。研发部和商家并没什么不同,他们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确切地说,你们应该算是博弈关系。如果没有商店你去哪里购物?如果没有期货公司你又去哪里下单?消费者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商家身上,但交易者却经常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期货公司身上。
  几年前我在朋友的一家手机店做过一个试验。我对消费者讲解的时候,以我全部的专业知识向他们介绍各款手机的优势和弊端,希望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最优的选择。遗憾的是,消费者并没有被我的真诚而感动,相反他们更乐意于从“油嘴滑舌”的店员手中购物。要知道,没有弊端的完美手机(质量最好、功能最全、款式最新、价格最低)并不存在,但消费者想要的就是那种完美的幻觉,所以那些靠销量为生的店员就必须成为制造幻觉的高手。
  再和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我曾经听到我的朋友向广告公司抱怨KT板的质量越来越差的时候,说出了这样的几句话:“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费者相对于质量而言更注重价位。如果消费者更乐意于买入价格高而质量好的产品时,产品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好。当你向广告公司划价的时候,广告公司也会向厂家划价,最终厂家只好降低成本。”这说明:永远是需求在决定供给。
  分析师的所作所为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迎合交易者的需求。确切地说,是在迎合人性。也许真正资深的分析师,也曾遇到过我卖手机时的那种矛盾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给交易者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易者需要的东西。交易者喜欢做高难度动作,那么分析师就帮你尝试;交易者喜欢占市场的便宜,那么分析师同样帮助你;交易者希望次次正确,那么分析师只能宣传“一针就灵”。在这个行业中发展有两条路可走:要不就做研发、要不就做实盘。为什么两者就不能兼容呢?答案很简单:交易者是敢于承认自己看不懂行情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什么止损点;分析者是必须宣称自己看得懂行情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价值。最可悲的就是想取两者之长的人,结果只能是不伦不类的荒唐。比如,找到10条基本面向好的理由,然后设置一个只有百分之几波动幅度的止损点。
  在我看来,对于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趋势跟踪是一种最好的策略。几乎每一本关于交易的书籍都会或多或少的介绍趋势的重要性。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少有书籍能够阐述趋势跟踪的副作用。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任何的交易方法都是有其优势和弊端的。遗憾的是,整个行业中的全部角色都会向你宣传优势,而对弊端进行绝对的回避。如果交易者不能对一种方法的弊端有足够心理准备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可能把这种交易方法坚持下来,自然也就绝对不可能体验到这种交易方法的价值。大量的交易者都是在相信顺势而为能够获利,但却并不清楚会经常出现“买在天花板、卖在地板价”的成本时,而贸然进行趋势跟踪。几次让你无法接受的“荒唐”亏损后,你就会离趋势跟踪思维而去。你付出了成本,但却没有足够的信念等到丰收的那一天。《亚当理论》是对“顺势而为”阐述最为深刻的一本书,但书中对低正确率的弊端同样丝毫没有提及。
  98年我就对止损策略的好处深信不疑,这要感谢许多交易书籍对我的启发。但遗憾的是,这些书籍只是告诉我止损的好处,而没有让我知晓止损也是可能无法避免的出现连续无效的事实。2000年的牛市运行的非常复杂,其间出现了很多次有惊无险的快速大幅回落。我在每一次大幅回落时都采用了止损策略来保护自己,但市场总是一次次的嘲笑我。身边的人都因不知死的逢低吸纳而一次次的占到便宜,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次无效止损后,我终于放弃了止损策略,结果就是那唯一一次没有止损的交易,让我亏损了6位数的资金。这就好像一位医生给病人开具了一付药方后就离病人而去。医生并没有告诉病人此药需要服用多长时间才能见效,也没有告诉病人在见效以前会有什么样的副作用出现。结果病人在服药后,不但丝毫没有见到病情的好转,反而又出现了众多可怕的不良反应。这时病人已经无法再向医生咨询,怀疑与恐惧使得全部治疗最终前功尽弃。君子算战先算败,一味以获胜后的利益来怂恿君主开战的军师绝对不是什么好军师。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操盘手”分析软件。他那“B点买入,S点卖出”的指标确实直观有效。从本质上来说他与SAR指标并没有任何不同,也同样属于趋向指标的范畴。我相信如果交易者能够坚持使用这套系统,数年后绝对能够赚取不小的财富。但这套交易系统从宏观上来看,必然也是正确率低于50%的系统。这套软件在销售中一边夸大了系统的神奇(通过展示最优案例),一边又对低正确率的事实只字不提。那么我相信,使用这套系统的交易者,很可能在经历了几次左右挨打后,将能够大赚一笔的买入信号忽略,或者因忽略卖出信号而惨遭深度套牢。最终的结果就是,系统测试能够获利,但使用的交易者却出现亏损。由此看来,获得能够让你获利的交易技术,要比获得能够让你获利的交易信念简单得多。顺便说一句,股市过去两年的直线上涨并非常态,我所说的低正确率是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还有一点挺有意思,对于趋势跟踪来说,买入点应该在阳线的上方,卖出点应该在阴线的下方。但该软件买卖点的标注正好相反,从而使交易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可以赚得更多的错觉。
  其实这些只不过是这个行业中误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误区我会在后面慢慢详细阐述。比如说,交易竞赛比拼收益率等等。这些都只能让交易者离最终的成熟越来越远。这里点到为止的讲出这些,只不过是告诉大家: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交易者,那么就必须担负起为自己的出路和钱袋负责的使命。请相信我,这个行业上的每一种角色都有自身的需求,而绝对不会有人真心的为你着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是失败者的游戏,最近看的几本书,幽灵、刀疤、道格拉斯、奔富都有很好的共同性,又读了读《炒股的智慧》这本07年读过的小册子,看当初自己空白处写的批注,恍惚间时光只是白白流逝。

从喜欢看这个论坛到现在看着有点无趣,自己慢慢要回归到自己本身,少受干扰(这么提醒自己也是自己抗干扰能力不强的体现,或者说还是对论坛抱有幻想,估计也只是幻想而已)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交易者,那么就必须担负起为自己的出路和钱袋负责的使命。请相信我,这个行业上的每一种角色都有自身的需求,而绝对不会有人真心的为你着想。

用这句话强化下,祝所有的交易者好运,尽管这不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

大师的结局

  为了保护自己的信念,我们只能对一小部分真相视而不见。
                                           ——金融帝国

  格兰姆

  格兰姆是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被称为“现代证券之父”。他的著作《证券分析》与《聪明的投资者》在西方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作《投资者的圣经》。格兰姆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先河,其思想启发和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顶尖证券投资专家,其中巴菲特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在我看来,格兰姆只不过是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先河,而对于技术分析与交易策略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所以将其称为“现代证券之父”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将其称为“基本分析之父”绝对一点也不过分。

  我最喜欢他的一句名言是:聪明的人用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不聪明的人用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格兰姆还有一段话,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他的理念框架: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聪明人将世间的事情压缩成一句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面临同样的挑战,我大胆的将成功投资的秘密归结为四个字,那就是安全边际。由此看来,格兰姆似乎是沿袭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至少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能够预知市场的未来,能够指出市场应该如何运动。所谓安全边际不过就是占市场的便宜。

  这位华尔街的教父于1976年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的访谈中,却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流派,而最终相信“效率市场”理论。他认为,靠证券分析方法中刻意创立的分析技术,已不再能发现超值获利的投资机会。在他的《有价证券分析》出版的年代,确实存在这样的机会,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当整个投资行业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来发掘超值股票时,分析的成本就极大地提高了。因此,格兰姆最后宣称,他最终站在了“效率市场”理论一边。


  韦特J•W韦登

  韦特早期是技术分析指标的推崇者,著名的相对强弱指标(RSI)就是他发明的,他还发现一些其他技术指标或原理,如动力指标(MOM),市价波幅和抛物线指标等,当时受到不少投资者欢迎。强弱指标(RSI)沿用至今仍是被广大投资者重视的分析技术指标之一。

  我手上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所以无法得知韦特更多的个人经历。RSI指标应该是最为古老的技术指标之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乾隆软件沿用台湾的技术指标中就有很多是韦特的发明。虽然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技术指标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技术指标在乾隆软件中的数量并非很多。在我看来,韦特即使不能算上“技术指标”之父,也肯定是在技术指标形成初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奇怪的是,韦特最后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推翻了这些技术分析工具的好处,提出了当时崭新的理论——亚当理论来取代这些辅助技术分析指标。在《亚当理论》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反复的发现他对于技术指标的评价为“主观和充满缺陷”,而宣扬顺势而为、保持弹性、敬畏市场的先进理念。后来我才知道,他嘲笑的那种自作聪明主观的指出市场应该如何去做的想法,其实是在嘲笑自己前半生全部努力的结晶。

  杰西•利物默

  《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他对市场本质认识的深刻程度让我感到惊讶。书中无数经典的语句在近百年后的今天还在被后人反复的引用。不夸张的说,我就是希望靠交易理念制胜的人。我交易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的影响,该书很细致地讲述了系统交易的理念。如果寻找源头的话,可以找到更简洁并且接近本质的读物《克罗谈投资策略》。如果继续沿着理念之路寻找下去,我们可以找到更古老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至此似乎已经无法找到更早关于市场本质、交易理念的著作了。所以说,将利物默称为“交易理念之父”一点都不过分。要知道利物莫已死了超过半个世纪,以他的生平写的书《一位炒家的回忆》初版于1923年,几十年来再版无数次,今天还是每位炒手的必读书。

  我无法否认杰希•利物默是一位天才,同时也是包括我在内众多交易者的信仰所在。我曾经在和一位网友探讨是否应该绝对的放弃思考,而机械的随势而动的时候,那位网友建议我看一下《股票作手回忆录》。有意思的是,我打算绝对放弃思考从而绝对的敬畏市场,也同样是受到了杰希•利物默的启发。在我看来,其他的大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理论研究的味道,而杰希•利物默理念中展现出的智慧火花完全是来自于实战!那位网友并不知道杰希•利物默的结局,他的结局确实是所有投机者最最不愿意相信的真相。

  杰希•利物默曾经用微薄的资金,创造出天文数字的利润。他曾经破产过两次,但不久后他都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当他第三次破产时,他选择了自杀。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只留下了一千多美元的遗产。这就是杰希•利物默的结局。

  很多交易者都在不停的探讨利物默陨落最本质的原因。《十年一梦》的作者就是在深受利物默启发后,无奈的接受其死于自杀的事实!利物默曾经深刻的指出,期货交易的三大陷阱为:逆势、重仓、短线。理论上讲,如果他没有违反其定下的三条戒律的话,他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大幅亏损,但绝对不会走向灭亡。事实上利物默曾经经历过三次破产。前两次破产后都能继续用微弱的资金东山再起,并且再创快速致富的神话。

  也许他还能够第三次东山再起,但他却用他的死来向一个世纪以后的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你也许能够成为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无法击败市场。他用自己的死向市场表示屈服、向市场表示敬畏。前两次破产是财富的崩塌,而最后一次应该是信念的崩塌。我相信他是死于绝望而不是贫穷。也许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击败市场,而最终他用最彻底的方式向市场投降。也许在利物默看来,他有信心第三次东山再起,但他仍旧逃脱不了第四次破产的命运。如果他人生的使命就是战胜市场,那么在他看透了市场的本质后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让我在此向利物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能够活得明白,他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上一次。遗憾的是,近一个世纪后的我们还在试图否定天才用死来传递的信息。本书的宗旨就是解开杰希•利物默传递的信息。



  艾略特

  艾略特与查尔斯•亨利•道是同一类人,他们应该算得上“市场研发部门之父”。预测与交易也许本身就应该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利物默是一个典型的交易者,而艾略特是一个典型的研发者。艾略特发明了著名的波浪理论,但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艾略特本人利用波浪理论获利丰厚的报道。的确,艾略特绝对是一位应该令人尊敬的研究者。

  艾略特本人是一位专业会计师,他卧病在床后致力于研究股市,研究反映市场运动的道琼斯指数。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股市也有相同的重复现象,并提出著名的波动原理。而查尔斯•亨利•道则是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并且担任《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同样发表道氏理论的查尔斯•亨利•道,我也只是看到了他完美预测的报道,而同样没能找到其获利丰厚的记载。

  我至今仍然认为波浪理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理论。甚至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想将自己的交易系统升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的话,那么波浪理论很可能是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艾略特为何没有通过他的理论创造出财富神话呢?答案肯定是他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论为自己创造财富。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本书其后会进行详细的探讨。这里略微提示一下:也许波浪理论是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方程式,但可惜他无法得出一个唯一确定的解。

  江恩

  江恩也许是最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在市场上找到了看穿未来的方法,从而赚到了天文数字的财富。同样也有人说江恩只不过是一个骗子,他靠包装自己来实现高额的培训费。据江恩的后代所说,江恩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的遗产。也许江恩注定永远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毕竟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充满矛盾。

  在我看来,江恩理论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无法否认价格运行速度确实具有倍数关系的特征;同样也无法否认江恩百分比回调能够经常创造出的和谐;更无法否认时空转换的完美。但说实话,什么江恩轮中轮、时间周期等等,我真的没有弄懂。七八年前江恩真的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理论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那时的动机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希望找到看穿市场未来的方法。事实上,在对历史行情的解释上,我所知的江恩理论几乎是经常创造出完美的吻合。如果有人说江恩曾经在市场上赚到了天文数字的财富,那么我绝对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在我看来,江恩确实也找到了预测未来的公式。但遗憾的是,这个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同样根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解。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中必然存在不确定性。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江恩理论用于解释行情能够带来完美,但应用于实盘交易就存在很大的障碍。我曾经在过去的数年间用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找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完美与和谐,但我始终无法将这种完美丝毫的用于实战。

  在我看来,江恩同利物默有一点本质上的不同。无论《股票作手回忆录》啰嗦的讲了多少细节的描述,最后都能归纳为一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而江恩似乎真的有刻意制造神秘感,而故弄玄虚的味道。如果你看《亚当理论》,你能够感受到一种作者转递知识的欲望。本书可以归纳为“顺势而为”四个字,但作者为了让读者相信这四个字,能够用大量篇幅说得稍嫌啰嗦的透彻。而江恩似乎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味道,并且勾起读者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一点在江恩的著作《时空隧道》中可以反复的感受到。所以说,如果有人认为江恩是一个善于制造神秘与幻觉的魔术师,从而大赚观众钞票的人。那么我也绝对不会反对。

  在我看来,江恩同利物默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共同点。那就是意识中对市场无比的敬畏,而潜意识中又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征服市场的欲望。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止损点”这三个字。同时似乎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有意思的提示:对于我这样的预测高手来说,规则的重要性都要大大高于预测。从“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一种弹性、一种对市场策略化的敬畏。说到江恩对市场征服的欲望,我想大家都会有很大的同感。其实能够把这种欲望描绘的淋漓尽致的是下面1909年《Ticker》杂志上的一段记载:

  1909年夏季,江恩预测九月份小麦将会是1.20美元。但九月三十日,芝加哥时间12点,小麦的价格还低于1.08美元。在预测眼看就要落空时,江恩自信的说:“只有在收市时仍未达到1.20美元时才能证明我的预测方法有误,我并不关心现在的价格,我认为价格一定会达到1.20美元。”最终1909年9月30日的小麦收盘价令人震惊的升至1.20美元……

  我不否认这是曾经最令我激动地梦想,但现在想想看,事情的真相也许是这样的:我只学到了江恩理论的皮毛,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那种和谐与完美。我相信这段纪录很可能是真实可信的,江恩绝对有能力作出这样完美的预测。但我更加深信这只不过是江恩理论给出的几个“解”中的一个。否则,这就与所有的现代哲学与科学的论点相矛盾。如果这种“解”只有一个,并且具有再现性的话。那么江恩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将超过爱因斯坦。也许这就是历史上所有的奇人都无法经常再现奇迹,从而逃脱不了“善卜者不问”托辞的原因。

  从江恩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理论大师创造出的和谐与完美;也看到了只有交易大师才能得出的市场感悟;同时又看到了一位销售大师创造出魔术师般的幻觉。据说,江恩所有著作的版权都不属于他的儿子,这只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江恩临终前对自己所有的著作都不真正赞赏,他不想传给子孙,怕误导他们,在《华尔街四十五年》中已看不到他年轻时发明的神奇理论的半点影子,而只是用极大的篇幅来记录行情数据,这便是例证;其二,晚年的江恩已经穷困潦倒,他不得不出卖自己所有著作的版权,这一点从记者对他儿子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儿子说江恩的遗产只有10万美元。也许这些推论并不完全可信,但也绝对有其可信的地方。至少两点是有证可查的:第一,江恩给儿子留下的遗产只有10万美元;第二,江恩所有著作的版权都不属于他的儿子。

  总结:

  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什么问题呢?上面这些大师包含了基本分析、技术指标、神奇理论、交易理念的创始人,应该说他们都处在各自专业领域金字塔的顶峰,甚至有的还是开山祖师。而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有的在晚年推翻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和信仰;有的最终被市场彻底的打败;有的只能作理论研究而无法进行实战。大师就是大师,他们是值得敬佩的!要知道否定自己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个错误的起点,而不得不走向可怕的深渊。在科学界、哲学界、甚至是政治界,又能够有多少伟人最终做出自己否定自己的事情呢?也许交易之路就是一条否定之路,也许突然我们有一天会发现,之前我们的全部都是大错特错的。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被发明者否定、嘲笑的RSI指标,在这个世纪还被众多交易者视为法宝,并且至今仍旧保留在几乎所有的行情软件中。当然我的交易理念如果向前追溯,支持理念基石的创始者居然死于破产后的自杀。似乎交易本来就是一个悲观的行业,初学者们,你们真得想好了吗?本来我还想讲述一下,住友财团的滨中泰男、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中航油的陈久霖……,是如何走向毁灭的。其实这方面的介绍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当然,我相信在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市场上,可能有更多的人通过市场创造出足以实现财务自由的财富,并且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只不过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辉煌过。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考证过作者对这些大师结局结论的判断的依据是否正确,我看到的是作者的不盲从和自己的思考。

其实大盘不好或者个人操作很不顺手的时候就是学习的好时机,最简单的打开交易软件查询下自己的历史交易记录,真的不用怎么分析,都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渣的操作。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会经常分析自己的历史交易,我知道自己是经常主动回避的,不忍心看的
可是这样的做法必定会走向失败。
发表于 2015-11-1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太好真是救命策略谢谢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分 发表于 2015-11-16 11:58
楼主写的太好真是救命策略谢谢你。

其实就操作而言,我个人觉得下面那个链接更加有意义,我自己在努力学习和实践
这里面最主要是个人长短时间周期一直在摇摆不定
现在最笨的法子就是调整下仓位
比如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本打算买一千股,顶多买500股
但总体仓位一定是轻的

“你之蜜糖,我之砒霜------顶底及操作策略”
http://bbs.gupz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808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分 发表于 2015-11-16 11:58
楼主写的太好真是救命策略谢谢你。

这个帖子的内容是金融帝国写的,另外一个链接是刀疤写的
我个人喜欢他们的文章

发表于 2015-11-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写的非常好,很深刻谢谢楼主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分 发表于 2015-11-16 12:10
哦,写的非常好,很深刻谢谢楼主分享

我发帖子也算是提醒自己了,和股友交流也能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是在这论坛的最大目的了。

有什么感受或者心得请赐教。
发表于 2015-11-1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妨一笑 发表于 2015-11-16 12:06
其实就操作而言,我个人觉得下面那个链接更加有意义,我自己在努力学习和实践
这里面最主要是个人长短时 ...

拜读了,谢谢何妨先生,我是小白,目前尚未有交易策略,以上文章对我启发非常大,感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三分 发表于 2015-11-16 12:16
拜读了,谢谢何妨先生,我是小白,目前尚未有交易策略,以上文章对我启发非常大,感谢您。

我也是小白{:soso_e110:}

论坛就是看个热闹,高手一定比你想象中少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转发学习帖子

学习效应

  市场是一位狡诈的老师,而交易这是一位愚钝的学生。
  ——金融帝国

  向成功者学习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本能。就连这一点,在市场面前都能成为不小的问题。有时我在想,到底是人性的错,还是市场的错?也许市场本来就是人性的天敌。无论人性如何,市场都会成为人性的敌人。

  如果你没有由固定基石形成的一致性交易策略,那么你自然会受到身边交易者的影响。在一个大户室中,你左边坐着追涨杀跌的A,右边坐着高抛低吸的B。如果市场走出持续的整理行情,那么B就会获利丰厚;而A就会不断的左右挨打。由于你没有跳出“结果决定论”的怪圈,那么你就会认为B做的比A好。自然你就更倾向于向B学习……,当你也决定采用B的方法来不断获利时,突然间市场走出了强劲的趋势行情。很快B送回了大部分的利润,而你只好平白无故的产生亏损。这时,A终于不再垂头丧气,而昂首挺胸的享受他的利润,以及众人羡慕的目光。开始你觉得这是偶然现象,但趋势却一点也没有完结的迹象。一段时间后,你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事实上A的方法更好!好,这时你又开始跟A学。但更有意思的是,市场突然又陷入了似乎没有尽头的整理行情中……

  后来你决定不能再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自己用趋势跟踪系统来应对行情。开始时,你用一个敏感的尺度来捕捉趋势。本来你做多,但股市偏偏开始回调,并且触及你的止损点。要命的是你刚一卖出,市场就立刻上涨。经过自己的总结与反思,你发现是你的止损点设置得太过敏感。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迟钝一些的止损点又一次让你卖在地板价上,你觉得还应该在迟钝一些。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你发现虽然股市走出了趋势,但你“掐头去尾”后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如果你能够敏感一点的话,那么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上面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曾经的我!请注意,这只是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两个对立的极端。事实上,市场中还有更多矛盾的对立。如果你在每一个矛盾的对立两极间,都转两个圈,那么几十年就过去了!事实上,从97年到2001年我还从绩优概念摇摆到题材概念。

  整理和趋势之间是不完全对称的。趋势略微强于整理,这是由股民更乐意于“盈利兑现、亏损挂起”而决定的。至于敏感与迟钝之间就是完全对称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尺度操作足够长时间的话,那么战绩是趋同的。当然这需要忽略了交易成本,但交易成本对于中线以上的尺度而言,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当你在市场上待的时间越长,你就能够找到越多的“等效性原则”。如果你总是像雷锋那样,付出了成本就离开,而绝对不享受利润的话,那么亏损已经就是注定的事情!

  市场的机制就是制造微观定势,然后突然打破这种定势,而将追随定势的交易者一网打尽。这有一点像狼来了的故事。通常来说,微观定势每重复一次,信徒就会成几何倍数增长!牛市这位老师就是在不断的教给学生:止损是愚蠢的、长期投资是明智的。当好学的学生学会这些以后,熊市这位老师就开始上场了,他不断的教给学生:止损是英明的、长期投资是胡闹的。而且市场这位老师又是尽职尽责的,学生学不会、他就不离去。真是“包教包会、学不会不收费”。大牛市中的洗盘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持有者的换筹来提高市场平均持有成本;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诉大众——下跌并不可怕!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吃香:一种是信仰坚定的人,一种是根本就没有信仰的人。我对价格的涨跌就是绝对没有信仰的人,绝对的随势而动。但我对趋势思维又是信仰异常坚定的人,无论输了多少次,我都还敢继续下注。而如果你是既有信仰,但又不坚定的话。那么你就会随着市场这座大钟而左右摇摆,并且永远慢市场半拍。先来的人吃饭,后来的人买单。那么你将永远是没有吃饭,但却买单的人。

  我见过很多炒股时间超过十年的人,大多数仍旧无法跳出“狗咬尾巴”的怪圈。也许学聪明简单,但坚持愚蠢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有的时候,敢于同最近的成功者说不,真是一种非凡的能力。我曾经深深地感受过那种巨大的压力,那种与潮流对抗的压力。

  人通常都是健忘的,而只是对最近半年左右保持深刻的记忆。市场的评论家们总是能够找到最近半年获利最多的交易方法,然后张大嘴巴告诉所有的人。守住自己的“道”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

  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交易上的成功者如此的少?首先,没有任何人会教给投资者抛弃确定性的成本观念。好,大家都想次次正确,那么分析师就不敢谈不确定性、不敢谈赌博。其次,市场上的一轮循环可能持续极长的时间。热点从业绩到概念,再从概念到业绩的循环真的需要长达尽十年的时间。即使你再有悟性,没有经历过一次循环的人也是不可能感受到市场的“钟摆效应”。最后,就是人性的问题了。没有人会看到别人赚钱不“眼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吃亏;没有人愿意相信单笔交易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就是人性的问题了。没有人会看到别人赚钱不“眼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吃亏;没有人愿意相信单笔交易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是的单笔交易没啥道理的,就像前一天涨停,后一天跌停,你说说是啥道理?

刚才浏览下论坛,看又有人推荐内部操作啥的,,无语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定时关机,电脑和手机,翻翻纸质书的感觉真的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9-21 20:40 , Processed in 0.05067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